新年新气象,不过对于某些行业来说,这个新年却未必开始的很开心。比如国家药监局的化妆品监管司,在上周公布了《牙膏备案资料规范》的征求意见稿。这个规范的拟定,和未来的施行,将会规范我国的牙膏市场,对于这些年出现的各种神奇牙膏,诸如“防幽门螺杆菌”之类的产品,很可能就会被宣判死刑。
《牙膏备案资料规范》的用处,是规范牙膏产品的申报注册备案,想提交备案相关资料,产品就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来设置。
比如在产品的功能上,需要按照规范中附表1里的分类来宣称自己的功效,牙膏的功效宣称用语不得超过这些范围。
那牙膏可以宣称哪些功效呢?
成人牙膏可以宣称9类功效, 包括:基础清洁、防龋、抑制牙斑菌、抗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美白、抗牙石、减轻口臭和其他功效(滋润、改善口干)。
具体的9类的功能说明如下:
基础清洁:清洁牙齿/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减少软垢,清新口气,清爽口感。 防龋:预防龋齿,坚固牙齿,防龋,防蛀,抑制牙齿脱矿、促进牙齿再矿化。 抑制牙菌斑:抑制牙菌斑,减少牙菌斑形成。 抗敏感:抗牙本质敏感,减轻冷热酸甜对牙齿产生的刺激,缓解牙齿敏感,缓解敏感,抗敏,抗敏感,舒敏,修护敏感牙齿,封闭牙本质小管。 减轻牙龈问题:清火,祛火,改善牙龈健康状况,护龈。 美白:增白牙齿,美白牙齿,通过氧化反应增白牙齿,减少外源性着色,机械性减少外源性着色,化学性减少外源性着色,通过光学效应达到美白/增白效果。 抗牙石:减少牙石,分解牙石,减少牙石形成,预防牙石,抑制牙石形成。 减轻口臭:减轻口臭,减轻不良气味,去除挥发性硫化物等化合物,抑制产生口气的致臭菌。 其他功效:滋润口腔,改善口干状况。
在上述功能中,基础清洁是所有牙膏都有的最基本功效,也是我们用牙膏的核心目的。防龋主要针对的是各种含氟牙膏。抗过敏也属于比较常见的牙膏种类,部分特定人群是属于需要经常购买的。
美白这个基本靠的是物理摩擦和一些化学漂白或者过氧化物的方式来增白,但总体来看牙膏不会有很神奇的增白能力。
减轻口臭则需要看具体的口臭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靠刷牙就能解决,这个要先就诊确认口臭的原因。同样效果因人而异的还有牙菌斑问题。
抗牙石和滋润口腔的功效,这个比较少出现,也不是牙膏的主要功能。至于“清火祛火护龈”那条,其实去掉比较好,我们后面解释吧。
从实际情况来说,上述的功效中还是有一些不是很实际的宣称,但基本上已经涵盖了牙膏的各种主要功能,可以说超出这个范围的宣传功效,大家基本可以“看看就好了”。
除此之外,牙膏也必须说明自己是成人牙膏还是儿童牙膏。如果是儿童牙膏的话,那只能宣称基础清洁和防龋这两种功能。其他几类都不能作为儿童牙膏的功效。
那如果按照这个规范草案的要求,有哪些我们在超市、网络上买到的牙膏会违规呢?
目前牙膏类产品在功效的宣传上普遍存在问题。我们在京东和淘宝上选择了一些销量较高的产品,来看看其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我们之前曾经写过的,最近几年的热销产品,“防幽门螺杆菌牙膏”(点击阅读:各种各样的抗幽门螺杆菌牙膏,能预防胃病治疗口臭吗?),就是典型的违反规范的一种。不过这类产品原本大多也都是通过微商、直播这些很难监管的渠道进行销售,所以说不定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违规。
目前“防幽门螺杆菌”的噱头可能只是一些特定的“新创”品牌在使用,但即便是一些国际大厂、知名品牌的牙膏,也习惯性的创造和使用很多本身违反科学原理的广告噱头。很怀疑这些厂家的广告部门有专门的“伪科学工程师”在研发各种奇奇怪怪的黑科技名称。
比如把靠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塞进牙膏,梦想靠牙龈就能摄入。
比如创造出什么口腔菌群平衡的概念,把属于肠道的益生菌塞进牙膏。
当然,会违规的不止如此,很多原本就虚无缥缈的“功效”,比如什么营养牙周之类的,在新的规范上市之后,很可能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至于万能概念“提高抵抗力”,说不定也能从牙膏广告中消失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儿童牙膏只能宣称基础清洁和防龋这两类功效,其他属于成人牙膏的功效用在儿童牙膏上,同样也会违反规范。
比如某些儿童酵素牙膏的去除牙菌斑宣传。
还有护龈也不属于儿童牙膏的范畴。
因为此次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只是征求意见稿,所以最后的终稿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份草案中,看到各种牙膏广告中“功效”的虚虚实实。
不过既然是征求意见稿,那重要的是提出意见,我们昨天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食药监局,对上面9类功效中的第5类“减轻牙龈问题:清火,祛火,改善牙龈健康状况,护龈”提出了修改意见。
和草案中所提到的其他功效不同,“清火、祛火”并不是什么医学概念,既不是现代医学的,也不是传统中医的,只是民间对一些症状的综合称呼(点击阅读:猜猜什么季节容易上火?)。这些症状基本已经体现在规范中其他分类的说明中了,比如口臭、敏感、口干等等。再单独提出“清火祛火”不仅仅重复,也会为某些厂家继续虚假宣传提供漏洞。
既然如此,不如不写。
|